近期,很多地方的瓜果价格普遍较好,果农朋友们忙于抢种抢收,又忙又喜。但是,近日却听说广州市南沙区有不少种植了苦瓜、水瓜的果农朋友们因白粉病的严重发生、很难防治而烦恼。
蔬果白粉病是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果上一种重要的病害,温室大棚栽培的蔬果(在黄瓜、西葫芦、甜瓜等瓜类作物上危害极为严重),相对植株枝叶茂密,光照弱,通风差,空气湿度偏大。如果叶面上水膜少,或者没有水滴存在,就很容易被白粉菌侵染发病。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
白粉病的症状表现
白粉病的基本症状表现就是被侵染部位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病害发生后期在感病部位表面上形成小黑点。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
白粉病病菌属寄生能力很强,白粉病菌可以不用通过伤口传染,直接通过气孔进行感染。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
白粉病的发病条件
白粉病在发病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湿度。强光照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直接或通过气孔侵入作物表皮的,因此,作物的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受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就高。
白粉病的病原
蔬果白粉病是由于蔬果受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macularis f.sp.fragariae)侵染,该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方式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寄存于病株或病残体中,翌年待生长条件适宜时成为初侵染源。
病菌在适当时机借助雨水或气流逐渐扩散,从寄主的表皮直接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的形式侵入。新的分生孢子在7天左右可在受害部位产生,并重复侵染。
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深秋的到来,温度开始逐渐下降,离扣大棚膜的时间越来越近,扣棚膜前15-20天是白粉病防治的关键时刻。因白粉病危害严重,发病后难防治,时有反复。所以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的防治策略。
1、清洁田园减少病菌数量。一是定植前做好土壤及附属设施的消毒工作。二是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结合划锄清除田间杂草。
2、合理肥水,防止旺长,提高植株抗性。扣膜前要注意提前浇水,确保不增加棚内湿度,并随水冲施生物菌肥,建议选择万博体育app官网登录万博客户端manbetx土黄金生物菌肥,以促进根系的再生能力,提高根系与植株抗性。万博体育app官网登录万博客户端manbetx土黄金生物菌肥能当平衡的肥料来用,增加有益菌类在土壤中的数量,还能对毒素进行分解,对土壤进行改良,对植物还有促进根的系部发育的作用。
3、控制湿度
调控棚室湿度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
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棚室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
其次是建立滴灌或膜下浇水的设施,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切勿漫灌,以“宁干勿湿”为原则。有朋友建议如果土壤吸水保水性好三四天浇一次水,要是不吸水不保水两天浇一次就可以了,给大家作为参照。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应加大放风量,通风降温排湿。
5、调控好温度
扣膜后,还要注意提早通风,温度控制在10—25℃,超过28℃开始通风降温,避免环境条件剧烈变化。
6、发病后药剂治疗
果期优先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发病初期,万博体育app官网登录万博客户端manbetx百科+万博体育app官网登录万博客户端manbetx靓叶素15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病害高发期可复配当地化学药,控制后改为预防。也可以用硫磺熏蒸器,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一次,每次4小时,期间注意观察。一旦棚内白粉病发病严重,要采取先用药一次,然后及时摘掉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销毁,然后再用一次药,用药时一定要打匀均透彻。
防治白粉病应常抓不懈,并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成效。